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97776105/ 曾俐寧
馬提‧貝耶納如(Matei Bejenaru)
貝耶納如1963年出生於羅馬尼亞,也是羅馬尼亞伊希(Iasi)Periferic雙年展創始人。Periferic於1997年初創時原為表演藝術節,如今已經轉變成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該展覽被設定成伊希歷史、社會-政治、文化背景的討論平台。貝耶納如與來自於伊希的藝術家和哲學家組合而成的團體一起於2001年設立了傳媒協會(Vector Association),這個當代藝術研究中心支持當地新興藝術創作,希望無論在當地或在國際上都有相當的能見度。他也是《傳媒-情境中的藝術與文化》雜誌的編輯人員,此出版品主要在於分析:變革進程下的東南歐各國之地區藝術文化狀況,以及遭衝突壓力制服的中東地區。 作為一名藝術家,他在社會上從事分析全球化這條路對後共產國家勞動力的影響,以及全球化帶給這些國家在思想與生活方式上的快速變化。
http://bejenaru.context.ro/main.htm
http://www.taipeibiennial.org/TBArtists/ArtistContent.aspx?Language=1&cid=44
貝耶納如1963年出生於羅馬尼亞,也是羅馬尼亞伊希(Iasi)Periferic雙年展創始人。Periferic於1997年初創時原為表演藝術節,如今已經轉變成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該展覽被設定成伊希歷史、社會-政治、文化背景的討論平台。貝耶納如與來自於伊希的藝術家和哲學家組合而成的團體一起於2001年設立了傳媒協會(Vector Association),這個當代藝術研究中心支持當地新興藝術創作,希望無論在當地或在國際上都有相當的能見度。他也是《傳媒-情境中的藝術與文化》雜誌的編輯人員,此出版品主要在於分析:變革進程下的東南歐各國之地區藝術文化狀況,以及遭衝突壓力制服的中東地區。 作為一名藝術家,他在社會上從事分析全球化這條路對後共產國家勞動力的影響,以及全球化帶給這些國家在思想與生活方式上的快速變化。
http://bejenaru.context.ro/main.htm
http://www.taipeibiennial.org/TBArtists/ArtistContent.aspx?Language=1&cid=44
《福明輪》Maersk Dubai 2006-2008
羅馬尼亞藝術家貝傑納如(Matei Bejenaru)長年投入全球化對於後共產國家勞工的影響。錄像作品《福明輪》重提一九九六年的悲慘事件,藉以討論資本主義全球化等議題。三位羅馬尼亞勞工因偷渡從台籍的福明輪被拋入海中。當時有許多羅馬尼亞勞工想要橫越大西洋移民到加拿大,到處傳出偷渡客躲在貨櫃中窒息或受人蛇集團控制的事件。貝傑納如試著要再順著故事追下去,拍攝一部續集。但他的目的不是指責船長,甚至也不是要在回顧這事件,而是要談談當時羅馬尼亞的情勢及對人類價值的意義。
羅馬尼亞藝術家貝傑納如(Matei Bejenaru)長年投入全球化對於後共產國家勞工的影響。錄像作品《福明輪》重提一九九六年的悲慘事件,藉以討論資本主義全球化等議題。三位羅馬尼亞勞工因偷渡從台籍的福明輪被拋入海中。當時有許多羅馬尼亞勞工想要橫越大西洋移民到加拿大,到處傳出偷渡客躲在貨櫃中窒息或受人蛇集團控制的事件。貝傑納如試著要再順著故事追下去,拍攝一部續集。但他的目的不是指責船長,甚至也不是要在回顧這事件,而是要談談當時羅馬尼亞的情勢及對人類價值的意義。
泰特現代藝術館Tate Modern (2007年9月8日至9月9日)
自1989年起,羅馬尼亞推翻共產主義國家後,生活產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因此藝術家呼籲羅馬尼亞人和社會團體一起來倫敦完成他的錄像作品。現場超200人來參加這個活動,他們透過最簡單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共同的理念與想法。藝術家利用人群組成數字結合銀行和金融機構做背景以喚起社會現實主義。
http://72.14.235.104/translate_c?hl=zh-TW&sl=en&u=http://www.tate.org.uk/tateshots/episode.jsp%3Fitem%3D11937&prev=/search%3Fq%3DMatei%2BBejenaru%26hl%3Dzh-TW%26rlz%3D1T4RNWN_zh-TWTW297TW298&usg=ALkJrhjnCvZRc0-Fl4-y4aC6E-WvRKRs8QWvRKRs8Q
自1989年起,羅馬尼亞推翻共產主義國家後,生活產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因此藝術家呼籲羅馬尼亞人和社會團體一起來倫敦完成他的錄像作品。現場超200人來參加這個活動,他們透過最簡單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共同的理念與想法。藝術家利用人群組成數字結合銀行和金融機構做背景以喚起社會現實主義。
http://72.14.235.104/translate_c?hl=zh-TW&sl=en&u=http://www.tate.org.uk/tateshots/episode.jsp%3Fitem%3D11937&prev=/search%3Fq%3DMatei%2BBejenaru%26hl%3Dzh-TW%26rlz%3D1T4RNWN_zh-TWTW297TW298&usg=ALkJrhjnCvZRc0-Fl4-y4aC6E-WvRKRs8QWvRKRs8Q
安妮塔‧蒙娜‧琦莎(Anetta Mona Chisa)& 露西亞‧特卡寇娃(Lucia Tkacova)
簡介
琦莎出生於羅馬尼亞,從1994-2000年在斯洛伐克的布拉索夫藝術學院研習雕塑和概念藝術,2002年起,在布拉格藝術學院的新媒體系擔任講師,並獲得2006年斯洛伐克語青年視覺藝術家Oskar Cepan獎。琦莎大部份的作品都是根據個人故事改編而成的情境藝術,通常都玩弄著權力的各種形式,諸如:專業、政治、思想和地理等的取用概念。她們的作品以年輕戲謔的方式來揶揄、諷刺現今政治、藝術與性別問題的操弄。
http://www.chitka.info/
露西亞‧特卡寇娃1977年生於斯洛伐克後,長期生活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拉瓦(Bratislava),特卡寇娃於2004年美術設計學院畢, 6月開設自己的展示空間主要展示雕塑作品,目前擔任美術設計學院的助理教授。
琦特卡簡介
琦特卡是由安妮塔.蒙娜.琦莎(Anetta Mona Chisa)和露西亞.特卡寇娃(Lucia Tkacova)所組成的藝術團體,兩人分別居住工作於布拉格和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拉瓦(Bratislava)。兩人自2000年開始合作,不僅是藝術家,也擔任策展人。琦特卡的作品多半有其情境,來自於個人小故事,風格年輕戲謔,又帶著揶揄及幽默,點出在藝術界、政治、性別議題、各種權力形式的取得及感受等等方面所不為人知的秘密,橫跨專業、政治、意識型態和地理面向。 琦特卡過去的展出包括:2007年在斯洛維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Ljubljana)的斯庫克藝術中心(Skuc Gallery)、海牙的魏斯特展廊(Gallery West)、布拉格的卡林廳(Karlin Hall);2006年在柯索沃首都普里什提那(Prishtina)的柯索沃藝廊(Kosova Art Gallery)、布拉提斯拉瓦的川吉特藝廊(Tranzit Gallery);以及2005年在紐約Art in General藝術中心。
琦莎出生於羅馬尼亞,從1994-2000年在斯洛伐克的布拉索夫藝術學院研習雕塑和概念藝術,2002年起,在布拉格藝術學院的新媒體系擔任講師,並獲得2006年斯洛伐克語青年視覺藝術家Oskar Cepan獎。琦莎大部份的作品都是根據個人故事改編而成的情境藝術,通常都玩弄著權力的各種形式,諸如:專業、政治、思想和地理等的取用概念。她們的作品以年輕戲謔的方式來揶揄、諷刺現今政治、藝術與性別問題的操弄。
http://www.chitka.info/
露西亞‧特卡寇娃1977年生於斯洛伐克後,長期生活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拉瓦(Bratislava),特卡寇娃於2004年美術設計學院畢, 6月開設自己的展示空間主要展示雕塑作品,目前擔任美術設計學院的助理教授。
琦特卡簡介
琦特卡是由安妮塔.蒙娜.琦莎(Anetta Mona Chisa)和露西亞.特卡寇娃(Lucia Tkacova)所組成的藝術團體,兩人分別居住工作於布拉格和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拉瓦(Bratislava)。兩人自2000年開始合作,不僅是藝術家,也擔任策展人。琦特卡的作品多半有其情境,來自於個人小故事,風格年輕戲謔,又帶著揶揄及幽默,點出在藝術界、政治、性別議題、各種權力形式的取得及感受等等方面所不為人知的秘密,橫跨專業、政治、意識型態和地理面向。 琦特卡過去的展出包括:2007年在斯洛維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Ljubljana)的斯庫克藝術中心(Skuc Gallery)、海牙的魏斯特展廊(Gallery West)、布拉格的卡林廳(Karlin Hall);2006年在柯索沃首都普里什提那(Prishtina)的柯索沃藝廊(Kosova Art Gallery)、布拉提斯拉瓦的川吉特藝廊(Tranzit Gallery);以及2005年在紐約Art in General藝術中心。
《資本論》Captial:Magical Recipes for Love
〈《資本論》:愛情.幸福.健康的妙方 〉是一件歡樂的作品,要為馬克斯的《資本論》找到新用途。兩個女人相信共產意識型態可以在最終帶來伊甸園般的美麗結局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因此將《資本論》當成如水晶球的工具,要求算命者用這個來算出她們的命運。作品中探討人對於了解未來命運的永恆期望,也結合對於過去不可動搖的信念和意識型態。這件作品考量到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的地理政治局勢,對於共產的過往以及人民要做出改變所碰到的新難題,提出反對和批判,希望透過改變,能傳達出新的價值、目標及未來。
08台北雙年展網址http://www.taipeibiennial.org/TBArtists/ArtistContent.aspx?Language=1&cid=39
〈《資本論》:愛情.幸福.健康的妙方 〉是一件歡樂的作品,要為馬克斯的《資本論》找到新用途。兩個女人相信共產意識型態可以在最終帶來伊甸園般的美麗結局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因此將《資本論》當成如水晶球的工具,要求算命者用這個來算出她們的命運。作品中探討人對於了解未來命運的永恆期望,也結合對於過去不可動搖的信念和意識型態。這件作品考量到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的地理政治局勢,對於共產的過往以及人民要做出改變所碰到的新難題,提出反對和批判,希望透過改變,能傳達出新的價值、目標及未來。
08台北雙年展網址http://www.taipeibiennial.org/TBArtists/ArtistContent.aspx?Language=1&cid=39
〈服從的辯證4〉2006年
在2006年的錄像作品〈服從的辯證#4〉(Dialectics of Subjection #4)中,藝術家以年輕少女的角度聊著幾位世界上的政治巨頭,不由政治及道德標準角度出發,反而像是在討論著流行雜誌上的模特兒,著重在流行文化中主要的名聲及愛慕指標:性吸引力。
〈服從的辯證3〉2005年
藝術家藉由年輕少女的角度談論著尼古拉Bourriaud (Nicolas Bourriaud)的外貌與性。尼古拉Bourriaud是一位法國藝術評論家,主講有關烏托邦與資本論和藝術相關的議題。服從的辯證3裡提到尼古拉Bourriaud的美學關係理論(relational aesthetics)與節約能源的論點。
〈服從的辯證2〉2005年
藉由年輕少女的觀點反映2005年Flash Art布拉格雙年展的設計工作。主要談論的內容是費斯切拉波利提(Giancarlo Politi是Flash Art藝術雜誌總監和布拉格雙年展策展人)和米蘭Knizak( Milan Knizak布拉格國立美術館館長和布拉格國際當代藝術的雙年展策展人)的外貌和有關性的話題,來進行批判。
〈服從的辯證1〉2004年
藉由年輕少女的觀點反映藝術家和策展人的外貌與性作批判。
在2006年的錄像作品〈服從的辯證#4〉(Dialectics of Subjection #4)中,藝術家以年輕少女的角度聊著幾位世界上的政治巨頭,不由政治及道德標準角度出發,反而像是在討論著流行雜誌上的模特兒,著重在流行文化中主要的名聲及愛慕指標:性吸引力。
〈服從的辯證3〉2005年
藝術家藉由年輕少女的角度談論著尼古拉Bourriaud (Nicolas Bourriaud)的外貌與性。尼古拉Bourriaud是一位法國藝術評論家,主講有關烏托邦與資本論和藝術相關的議題。服從的辯證3裡提到尼古拉Bourriaud的美學關係理論(relational aesthetics)與節約能源的論點。
〈服從的辯證2〉2005年
藉由年輕少女的觀點反映2005年Flash Art布拉格雙年展的設計工作。主要談論的內容是費斯切拉波利提(Giancarlo Politi是Flash Art藝術雜誌總監和布拉格雙年展策展人)和米蘭Knizak( Milan Knizak布拉格國立美術館館長和布拉格國際當代藝術的雙年展策展人)的外貌和有關性的話題,來進行批判。
〈服從的辯證1〉2004年
藉由年輕少女的觀點反映藝術家和策展人的外貌與性作批判。
私人收藏 2005年至今持續中
Private Collection這主題反映藝術商品化的議題,並企圖破壞藝術畫廊壟斷市場價格。兩人都喜歡詰問資本主義的種種作為,這項裝置擺放的東西是由巴黎、柏林、倫敦、維也納、紐約各地私人藝廊所偷來的日常小用品,目的在於「打破資本主義市場傳統的正統性,創造出一個獨立的價值區」。
Private Collection這主題反映藝術商品化的議題,並企圖破壞藝術畫廊壟斷市場價格。兩人都喜歡詰問資本主義的種種作為,這項裝置擺放的東西是由巴黎、柏林、倫敦、維也納、紐約各地私人藝廊所偷來的日常小用品,目的在於「打破資本主義市場傳統的正統性,創造出一個獨立的價值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